今天是 2024年09月17日    星期二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分享  |  登录  注册
您的位置:中国城市节能网协会动态展会服务正文

第二十届氢能大会在太原举行 氢能多元化商业化应用新局面正在形成

2023-08-09 17:35:35来源: 中国化工报点击:763 次

8月4~6日,第二十届全国氢能大会在太原举行。会议指出,近年来,氢能技术发展迅建,氢能产业链不断完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为降低碳排放,带动经济增长,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氢能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下一个10年将是氢能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以绿氢为源头,以降碳为主要目标,实现在工业、交通、发电等行业的多元化、商业化应用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副院长、会议主席之一李晋平在大会上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加快能源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着力破解现代化国家建设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以能源绿色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无污染、高效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近年来,氢能技术在能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产业链不断完善,带动经济增长,提升了国家的能源安全,并为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张献明指出,氢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山西省发展氢能有两个大的优势:一是氢源富集,二是应用场景丰富。太原理工大学全力打造清洁低碳能源创新策源地,氢能有关研究工作取得的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走出了一条具有太原理工特色的发展新路,未来将在氢能领域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李金碧表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煤炭大省,山西在工业副产氢气制造成本上有天然优势。去年山西省制定了《山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标志着氢能已成为山西省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的高等教育一定会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在能源革命领域,在氢能领域做出高质量的工作,拿出高质量的成效。

中国可再生能源副理事长、氢能专委会主任委员、本次大会主席之一蒋利军介绍,近几年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氢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去年国家发布了氢能产业规划,今年4月氢能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提出了“拓展多元应用场景,逐步推动商业化发展”的要求,表明我国氢能产业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以绿氢为源头,以降碳为主要目标,实现在工业、交通、发电等行业的多元化、商业化应用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毛宗强强调,一是要脚踏实地地发展氢能,为“双碳”目标做出新贡献。努力方向的重点是如何直接降碳,而不是煤炭+CCUS;二是氢能源研究要向氢农学、氢医学、氢经济、氢社会扩展;三是我国氢能处于产业化初期,迫切需要哲学指导。比如为了能源安全,应该提倡能源多样化, 实行氢电并举、宜氢则氢、宜电则电。

六位院士专家作了主旨报告,他们面向国家双碳重大需求,基于我国新的能源禀赋观,坚持先立后破,源端减排,末端控碳的原则,分别从高效制氢、液态阳光、工业脱碳、煤原位制氢、综合能源系统和绿氢产业等视角分析了氢能在双碳背景下面临的巨大机遇,氢能科技在满足双碳巨大需求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氢能科技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探究具有技术经济竞争力的技术路径新思考,并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各位院士专家的报告为广大的年轻氢能科技工作者选取研究课题,研究真问题,突破急需解决的卡脖子技术瓶颈问题,指明了方向,开阔了思路;同时院士专家们在学术交流过程中的平等交流、畅所欲言也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为氢能学术交流创造了很好的氛围,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化所教授李灿作题为《绿色氢能与液态阳光:双碳战略下氢能发展的机遇》的主旨报告。李灿院士的主要观点是:一、实现“双碳”目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氢能是抓手。二、化石资源的利用从能源原料向新材料转型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必然路径。三、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资源化转化二氧化碳,合成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助力绿色化、低碳化、高端化新材料发展。四、通过液态阳光甲醇实现交通领域和工业领域碳中和,规模化二氧化碳资源化转化,同时促进经济发展。五、氢能在交通领域率先引领发展,但应更重视氢能在双碳战略中的内涵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彭苏萍作题为《固体氧化物电池高效发电与分布式制氢技术》的主旨报告。彭苏萍的主要观点是: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总体目标是寻找破解碳约束下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有效技术途径,减碳、替碳、埋碳、用碳,实现双碳目标下能源安全绿色发展。方向部署是采取煤炭智能绿色开发、煤炭清洁高效发电、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煤基能源CCS/CCUS。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IGFC)发电技术,是将IGCC与高温燃料电池相结合的发电系统,可在IGCC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煤气化发电效率,降低CO,捕集成本,同时实现CO,及污染物近零排放,是煤炭发电的根本性变革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作题为《工业领域深度脱碳的下一步发展方向》的主旨报告。陈军院士的主要观点是:高质量发展是能源供应消费的低碳清洁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绿色生态经济。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是工业领域深度脱碳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方式一,原料和热源替代,从源头减排;方式二,二氧化碳加氢,后处理减排。未来,氢能全产业链“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产业需求推动科技创新,政产学研用相结合,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重点做好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双向互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

中国科学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学教授赵阳升作题为《煤原位制氢与CO 深地封存的探索》的主旨报告。赵阳升院士给出了双碳目标下的用煤路线的三条路线。一是煤--开采--输运--燃烧(富氧锅炉)--发电(CO 深地封存)--输电--用电,是经济技术可行,零碳排的较佳方案。二是煤--原位制氢--地面氢合成氨--输氨--用氨,是经济性优越零碳排的最佳方案。三是煤原位制氢一合成甲醇一输甲醇一用甲醇,不是碳中和的可行方案。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原副所长许洪华研究员作题为《我国低成本零碳能源系统构建路径及绿氢对碳中和的作用探讨》的主旨报告。许洪华研究员的主要观点是:一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零碳能源系统,符合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在我国完全技术经济可行,符合国家及全社会的最大利益。二是从目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向可再生能源转型过程,要充分发挥已有系统的作用,避免路径错误,不造成大的浪费和错失发展机遇。三是能源领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中之重,大有可为。四是绿氢是实现碳中和的兜底技术,并在化石能源的非能源利用中起关键作用。

中国氢促会副秘书长、中国石化销售发展规划原首席专家江宁作题为《中石化氢能产业规划及实践》的主旨报告。江宁首席的主要观点是:碳中和战略已成为全球共识,绿氢是实现减碳的绝佳途径。绿氢产业发展机会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氢能交通。绿氢在交通领域拥有巨大的发展机会,到2050年我国交通领域氢气需求将达到2600万吨。二是氢氨融合。氢氨融合是绿氢产业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机会。用绿氢替代,将大幅降低碳排放,绿氨作为载体将大幅提升绿氢运输效率,降低绿氢终端成本。三是氢基炼化。石油石化行业碳排放占我国总体碳排放的10%左右,绿氢炼化是实现石化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大会设《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其它制氢技术》《氢的储存、输运技术和加氢站》《燃料电池与电催化》《氢能应用》《氢安全与标准规范》《氢能政策与产业》6个分会,各个会场精彩纷呈,气氛热烈,大家共济一堂,既交流了近年氢能技术的创新发展成果,探讨了制约氢能发展的技术瓶颈的解决方案,又增进了友谊,找到了新的合作点。

会议指出,2022年我国氢气年产量达到3781万吨,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已累计销售1.7万辆,建成加氢站350座,具有相当规模的、与工业脱碳紧密结合的绿氢示范项目层出不穷,我国已成为全球氢能发展的热点和高地。

蒋利军强调,当前氢能产业的迅速发展并不是基于氢能技术的实质性突破,而是源于需求的迅速扩大,氢能技术瓶颈和氢能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氢能产业的发展;一些过度保守的规定限制了氢能产业的发展,严重约束了氢能示范的推广应用。因此要从根本上保证氢能行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完善标准法规,制定好相关政策,另一方面更要加快氢能人才培养,大力发展氢能科技,力争取得本质安全、经济髙效氢能技术的实质性突破,并在工业、交通、建筑、发电等难以脱炭的行业中取得广泛应用。

本次大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业委员会联合太原理工大学、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共同主办,有研工研院和山西省化工学会协办。大会线下参会人数近千人,线上参会人数2.6万人,盛况空前,成为全国氢能学术大会历史上千人大会的里程碑。大会共收到论文401篇,其中大会主旨报告6篇,分会邀请报告75篇,口头报告110篇,墙报210篇,评选出优秀墙报论文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