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分享  |  登录  注册
您的位置:中国城市节能网优品案例库资源利用正文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痛点如何解决?

2023-10-26 18:10:54来源:环境经济杂志点击:398 次

导语

再生资源产业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应和资源循环利用效益,是国家实施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为固体废弃物处理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路径,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有效助力。

安徽铜陵市“无废城市”建设

近年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和政策扶持下,回收体系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和回收总值呈现上升趋势,再生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但是,在完善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方面仍有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再生资源治理体系,不断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状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模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在推动绿色发展、助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价值受到高度重视,产业发展迅速。

2021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等10类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接近4.1亿吨,是2012年的2.5倍以上,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测算,2021年我国再生资源主要品类回收总额约9454亿元,同比增长约5%,2021年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值较2012年增长了75%,再生资源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来源之一,对国家资源安全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

此外,再生资源利用能力显著增强,2021年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56%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以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50%以上。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逐步完善

持续推动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两网融合”模式,已发布19项国家(行业、团体)标准,为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重点品类再生利用提供依据。

地方积极推进回收体系建设,上海市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1.5万个,可回收物回收量约7500吨/日;重庆市累计建成再生资源产业园和交易市场各1个、大型利用基地25个、分拣中心490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8810个。生态环境部、财政部等部门充分发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作用,每年引导7000多万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进入109家规范拆解企业。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模式不断创新

一是在技术上,互联网与再生资源深度融合,“虎哥”“嗨回收”等“互联网+回收”交易平台,将回收交易终端深入城市社区,把城市中产生的废旧资源回收并转换为线上的货币或积分等,实现再生资源云回收。

二是在衔接上,“两网融合”推动形成大回收体系,通过融合城市环卫运输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环卫运输网络基础优势,融入再生资源分类收集、清运、中转,能够有效提高再生资源的回收效率。以上海市为代表的很多城市通过选择行业优势企业建设和运营分拣中心,并建立了城市村、社区到街道、镇再到区市级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体系,连通前端分类和末端处置,从而确保再生资源的高效化利用。

存在的问题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不健全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存在诸多制约因素。目前,传统高值的再生资源,如废钢铁、废纸、废塑料等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回收利用产业链条,但废玻璃、废纺织业等低值可回收物,受到回收成本高、利用价值较低等影响,缺少针对回收体系的完整设计。

可回收物中转分拣与加工设施用地缺乏保障,选址建设困难,企业不肯或不敢投入,导致回收行业技术与管理水平难以迅速提升。再生资源完整的产业链涉及回收、分拣、储存、运输、拆解、加工、再利用等诸多环节,当前再生资源产业链条普遍较短,主要集中在回收和再利用环节,产业链比较脆弱,相关企业在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经营规模上互补性不足,产业整体竞争力较弱。

回收利用企业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不足

可回收物回收利用行业位于产业链底端,企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较低。目前,我国可回收物回收行业涉及9万多家企业、1200万人员。小企业在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方面投入明显不足,污染治理水平低下,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等环境违法行为较多。

部分企业加工利用过程非法排污,对周边大气、水和土壤造成的问题不容忽视。由于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企业重建成本低,清理整顿后,容易“死灰复燃”,难以及时发现和动态清理。据行业协会估算,全国再生塑料行业企业数量大约1.5万家,其中,拥有排污许可证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不到5000家。

再生资源利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不充分

再生资源利用对减少碳排放具有积极作用。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显著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大幅减少资源开采利用中的碳排放,而且减碳成本相对较低。

例如,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如果全废钢-电炉短流程炼钢规模占比提高10%,至少可减少碳排放量1.6亿吨,相当于全国碳排放量降低1.3%左右。据估算,再生资源有望在2050年减少全球水泥、钢铁、塑料和铝等原材料生产中约40%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四川省内江市东 兴区西南再生资源产业 园,工人们正忙着分类 拆解废旧家电。

但是,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利用的碳减排潜力仍未得到充分发挥,废塑料、废玻璃、废旧纺织品、大件家具等低值可回收物的整体回收成本较高,回收利用率较低,难以通过再生材料使用减少原生材料生产的碳排放量。此外,再生资源碳减排的核算、报告、核查等标准制度不健全,不利于应用碳交易相关金融工具支持。

对策建议

加快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一是完善垃圾分类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两网融合”,合理布局回收交投点、中转站和分拣中心。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特许加盟、兼并合作等方式,整合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效率,扩大回收网络覆盖面。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支持再生资源网络回收平台发展。鼓励各地将再生资源回收增长率纳入“无废城市”必选指标进行考核。

二是鼓励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发展,支持企业提升技术水平,以提高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蓬勃发展,形成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模式。

三是将再生资源分类收集及无害化处置设施纳入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范围,保障设施用地和资金投入。

四是通过“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推动地方加强“无废理念”宣传,促进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进一步提升公众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意识。

提升再生资源的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水平

一是强化标准规范引领,提升再生资源利用环境污染防治水平。制定推行再生资源利用行业规范条件,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建立再生原材料相关标准、认证以及推广使用制度,拓展再生原料市场应用渠道。

二是落实“无废城市”任务相关要求,支持金属冶炼、造纸、汽车制造等龙头企业与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合作,建设一体化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等绿色分拣加工配送中心和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中心。鼓励相关区域开展再生资源产业园建设,实现资源回收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发挥骨干行业企业带动作用,引领行业升级。

三是创新环境监管方式,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强化从业人员普法宣传和技能培训,提高守法意识。加强跨部门协作,实施联合执法,持续开展“散乱”企业整治。深化“放管服”改革,运用视频监控、物联网等非现场监管手段,减少监管盲区。

推动再生资源利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一是切实将“无废城市”建设中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理念融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过程中,将碳减排作为重要目标,优化能耗、水耗、加工能力、自动化水平等指标,大力提升回收关键技术装备水平。

二是畅通低值可回收物利用渠道。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制定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支持政策,依法落实和完善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积极采购再生资源产品。

三是利用碳交易金融工具支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碳减排核算方法学开发,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碳减排的核算、报告、核查等标准制度,优先将符合条件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碳减排量纳入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范畴。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