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绿色生态、美丽中国的向往更为迫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点题“降碳”,特别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用更具有力的政策举措回应群众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期盼。
实施“降碳”,不仅要在国家层面制定宏观政策体系,还要具体到各个城市,甚至要具体到各个城市的“细胞单位”——社区。社区既是人们工作、生活、居住的主要场所,也是城市践行“双碳”理念的重要空间载体。因此,推进“降碳”不仅要关注供给侧,还应关注城市社区领域碳排放。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居民生活碳排放不断提升,如果能让居民在社区内践行低碳减排,推进“零碳城市”建设,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大有裨益。如何构建“零碳城市”,需在增绿、降碳等方面发力。
提高城市社区“含绿量”
“含绿量”体现着“零碳城市”建设的“含金量”。提高城市社区绿化覆盖率是“零碳城市”蓝图中的重要一笔。通过拆违还绿、见缝插绿、破硬增绿、垂直绿化等多种方式,持续增加社区“绿量”,提升绿化品质,让居民推窗见绿的梦想照进现实。此外,建设“零碳城市”,还要加快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绿色化建设,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垃圾分类以及道路、绿地、建筑等合理设置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多种海绵设施,避免和解决城市内涝积水问题,提高“零碳城市”创建实效,实现城市环境整洁、绿色低碳、节能降碳的目标。
增加城市社区“降碳量”
“降碳量”体现着“零碳城市”建设的“含金量”。根据我国各地实际经济发展水平,设定各个城市社区内建筑运行过程的碳排放强度,在不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碳排放标准。通过因地制宜在城市内综合利用海水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光热、风力发电、污水源热泵、工业余热等技术措施,实现城市高效清洁供能;通过建设社区屋顶光伏电站、光伏建筑一体化幕墙等设施,实现生活能源绿色供给;通过建设高效油烟净化系统,一级能效变频空调系统等实现节能改造,采用建筑墙面保温砂浆、节能铝合金窗等技术,实现建筑本体节能改造等,达到“楼顶发电、室内节能”的效果;通过在公共场所例如公共照明、公共长椅、公共停车场等处加嵌光伏板,将其吸收和储备太阳能转化为光伏电能,进一步降耗减碳,为实现“双碳”目标汇能。
提升城市社区“智慧力”
“智慧力”体现着“零碳城市”建设的“含金量”。将“零碳城市”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着重构建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不断优化城市社区能源结构,提高绿色能源在城市社区消耗中的占比,实现能量消耗、能效评价、能量调度和安全保障智慧管理。具体到城市社区,通过整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领域的新技术与新成果,构成一个完整的城市服务体系,实现生活、交通、医疗、安全、环境的数字化,为居民提供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智慧服务,助力减少居民个人碳排放,促进居民享受更加便捷高效低碳的城市生活,形成绿色、低碳、健康生活方式。(作者王克剑: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