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0 17:49:23来源:发改君点击:1683 次
城市更新是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功能的持续完善和优化调整,与城市发展协同演进。
5月28日,由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发展改革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市决策学学会共同主办的“新空间·新发展”北京城市更新研讨会暨《北京城市更新研究报告(2023)》发布会在京举行。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于鸷隆(正局长级)出席并致辞,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徐逸智作主旨演讲。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规划办、社科文献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及近百名城市更新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代表参会。
这场关于城市更新的“盛会”碰撞出了哪些火花?作为北京首部城市更新领域蓝皮书,《北京城市更新研究报告(2023)》囊括哪些内容?一起来看→
于鸷隆在致辞中表示,进入新时代,减量发展背景下北京的城市发展正在由集聚资源求增长向疏解功能谋发展转变。十年来,北京先后开展了两轮疏整促专项行动——
疏解和升级区域性专业市场、物流中心近千个;
实现“留白增绿”超9000公顷,相当于新建了13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腾笼换鸟服务高精尖产业发展,大红门服装城变身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
核心区钟鼓楼周边、三眼井片区等有机更新,推动老城新貌再展芳华。
以疏整促为先导,首都北京开启了新时代首都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围绕北京建成区内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功能的持续完善和优化调整,聚焦产业植入和功能织补,针对低效楼宇、老旧厂房和片区统筹改造,出台多项政策,既支持“新空间”,更促进“新发展”。例如——
2021年出台了《关于加强腾退空间和低效楼宇改造利用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试行)》;
2023年出台了《关于加强腾退低效产业空间改造利用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在固化前期产业导入、节能改造、公共功能织补等有益探索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绿色发展。
会议发布了《北京城市更新研究报告(2023)》,这是北京城市更新领域的第一部蓝皮书,由总报告、分报告篇、专题篇和案例篇四个部分共21篇报告组成。
总报告作为全书重点,聚焦北京市城市更新的总体情况,指出当前已进入减量发展背景下的综合更新阶段,呈现出更新目标民本化、更新主体协同化、更新范围区域化、更新方法现代化、更新手段智慧化五大趋势。遵循规律、顺应趋势、克服挑战,下一步北京市城市更新需从三方面着力——
正确处理好“舍与得”“点与面”“表与里”“新与老”四对关系,改进制度设计、推动观念转变、统一思想认识。
建立“横纵结合”多维协调机制、促进跨系统沟通,突出街区统筹、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优化制度设计、补齐实施层面支撑政策,强化“区级主责”、提高统筹水平。
培育各类市场主体、激发城市更新市场活力,探索更新成本多方共担机制、有效发挥财政资金作用,创新金融工具供给,保障更新顺利实施。
分报告篇分别就《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规定的居住、产业、设施、公共空间、区域综合等五类城市更新进行分类别研究。
专题篇主要围绕近年来北京城市更新的重点工作和主要探索展开。对城市更新工作中的法律法规、投资环境、金融支持、大数据应用、多元治理、腾退空间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
案例篇围绕北京城市更新实践中的典型项目,以“解剖麻雀”的方式,从新首钢地区、京西“八大厂”、大红门地区的老旧产业空间改造提升,石油大院以空间更新推动社会治理,皇城景山三眼井片区平房院落更新,郭公庄非居住建筑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具体案例入手,呈现出北京市居住及产业类更新的实践进展、经验与特色,深入研究北京市城市居住、产业类空间更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研讨会上,徐逸智结合北京城市更新的新实践新探索,提出未来发展的五大趋势——
从单一的项目经济利益最大化,转向经济、社会、文化、绿色、安全的多元目标,最终集成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目标。未来,北京城市更新除了在物质形态上体现为存量建筑和设施朝着宜业宜居目标不断优化,更在精神内核上体现为人的更新与现代化。
从“要我更新”到“一起更新”,丰富人民城市建设的新路径。只有用人民城市的价值理念来凝聚各方共识,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决策过程来保障各方利益,用创新的政策工具、金融工具和治理工具来赋能城市更新全生命周期,才能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点状更新到片区统筹,立足长远经济社会效益进行高位统筹、跨区域平衡。放眼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城市更新要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从城市群的角度来完善和调整城市功能,用好协同发展政策与资源,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和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全面创新治理工具,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力社会为着力点,丰富北京城市更新工具箱。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带领物业权利人、运营商、居民群众和相关主体,通过协商寻求最大公约数。积极吸引商业资本投入城市更新,引导城市更新投资企业探索微利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探索符合城市更新需要的融资手段和金融产品。
北京数字经济优势明显,城市更新与运营,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可以实现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的双向赋能。让城市更聪明、更美好,也将成为北京城市更新的重要趋势。
此外,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石晓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尹稚,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沈体雁,中国城市更新论坛秘书长陈方勇先后发表主旨演讲。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所所长王崇烈主持题为“新空间·新发展”圆桌讨论,与会嘉宾围绕北京城市更新进行了深入探讨。
下一步,北京市将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强联动,协同推进城市更新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作出更大贡献!
凡来源注明中国城市节能网的内容为中国城市节能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