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8 21:36:01来源:碳路新电点击:741 次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分布式光伏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其电价趋势受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刻影响。以下将围绕政策、电价机制、电力市场元素及案例,剖析分布式光伏电价趋势。
一、政策推动分布式光伏电价市场化
自2015年《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9号文)明确“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起,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
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1439号文让全部燃煤发电及工商业用户全面进入市场。
2022年1月,118号文确定2030年新型电力市场发展目标。
2023年,山西、广东、山东、甘肃四省电力现货市场相继由试运行转正式运行。2024年11月,《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规划蓝皮书》给出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路线图”和“时间表”。
2025年2月,136号文的出台是分布式光伏电价政策的关键节点。该文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建立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并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分类施策。存量项目机制电价与现行政策衔接,增量项目通过市场化竞价确定机制电价,竞价上限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综合多因素确定,初期或借鉴存量项目以煤电基准价,同时可考虑成本因素设定竞价下限。
二、电价机制多元化且复杂
分布式光伏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可报量报价参与交易,也能接受市场形成的价格。参与主体涵盖所有分布式光伏项目,包括自然人户用,既可以作为市场主体直接参与,也可通过聚合商参与,还能作为价格接受者参与。在现货运行地区,可参与实时市场,鼓励参与日前市场;非现货地区则参与中长期交易。
结算机制方面,场内与其他市场主体同台竞争,场外纳入机制电价的电量按“多退少补”原则,根据机制电价与同类机组市场均价的价差结算。同类机组可按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等分类,全省同类机组统一计算市场均价。不过,存在线路阻塞的省份,节点电价有差异,靠近负荷中心的电源电价更高,电源分类会影响机制电价与市场平均价格的价差。
三、电力市场元素影响电价波动
我国电力市场主要包括电能量市场(中长期和现货)、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以及电力金融市场。环境溢价收益(如绿电、绿证、碳汇等交易)为分布式光伏带来额外收益。中长期市场可提前锁定收益和成本,现货市场则通过日前市场和实时市场博弈额外收益、控制机会成本。
电力中长期交易包含双边协商、集中竞价、摘挂牌、滚动撮合等多种交易方式。现货市场中,新能源多以报量报价方式参与,节点边际电价为主流定价方式。不同省份的电力现货市场在参与主体、定价方式、出清限价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使得分布式光伏在不同地区的电价表现各不相同。
四、案例呈现电价趋势差异
从山东的案例来看,2025年1月全省统一实时价格与全省集中式光伏实发出力加权计算,光伏出力时段的加权现货价格为0.133元/千瓦时,与新增分布式光伏结算单上15%市场化对应价格(0.119元/千瓦时)基本一致。存量分布式项目收益模型大致不变,增量分布式项目收益需综合考虑机制电价上限、下限价格,机制电量覆盖比例,市场化价格等因素。
在交易能力方面,山东电力市场交易频次骤增,2024年3月31日12:00 - 13:00的成交价格涉及多种交易类型,且每次交易方式不同。在选址能力上,同一时段不同发电侧节点电价不同。同时,月内集中竞价价格逐渐向现货价格趋同,但中长期市场出清价格与日前价格可能背离。
对比山西、山东、陕西、蒙西2025年1月光伏实时加权价格,分别为100元/MWh、133元/MWh、168元/MWh、181元/MWh,差异明显,反映出不同地区电力市场结构、供需关系等因素对分布式光伏电价的影响。
全面参与电力市场背景下,分布式光伏电价受政策、电价机制、电力市场元素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呈现复杂多变的趋势。未来,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分布式光伏电价将更加市场化,相关市场主体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规划投资与运营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凡来源注明中国城市节能网的内容为中国城市节能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