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11月12日    星期三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分享  |  登录  注册
您的位置:中国城市节能网要闻快讯新闻资讯正文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2025-11-12 21:08:40来源:国家能源局点击:673 次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能发新能〔2025〕93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此接受了记者采访。

问:《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实现了大规模跃升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截至2025年9月,全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17.08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的46%;今年前三季度,风光发电量合计达1.73万亿千瓦时,占同期全社会用电量的22.3%。

随着新能源规模越来越大、电量占比越来越高,新能源发展也遇到了系统消纳压力加大、要素保障难度增加等挑战,迫切需要转变新能源开发、建设和运行模式,实现从“单兵作战”向集成融合发展的转变。为此我们出台了《指导意见》,旨在提升新能源发展自主性,增强新能源市场竞争力,打造新能源发展升级版。

问:如何准确理解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

答:区别于传统的单纯考虑新能源项目建设的发展模式,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要求在新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充分考虑新能源与其他能源品种的“左右”集成、新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前后”集成、新能源产业链的“上下”集成。通过全方位的集成融合,提升新能源发电的可靠替代能力,拓展新能源非电利用途径,从而降低对电力系统的依赖程度,实现新能源发展自主性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指导意见》中将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归纳为新能源多维度一体化开发、新能源与多产业协同发展、新能源多元化非电利用三个方面,并分别提出政策举措。

问:如何推动新能源多维度一体化开发?

答:一是提升新能源多品种互补开发水平,优化“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电源结构和储能配置比例,积极推进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开发,推进省内集中式新能源项目风光气储等互补开发。二是强化新能源开发空间集约复合利用,推动新能源集约化选址、集群化开发,实现场区空间、基础设施、调节能力等方面共用。三是推进分布式新能源多领域融合开发,推动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领域的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四是推进新能源多品种协同联合优化控制,鼓励新能源在调控运行、参与市场、运营维护等方面实现一体化,提升系统友好性和市场竞争力。

问:《指导意见》将从哪些方面推动新能源与多产业协同发展?

答:一是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链“以绿制(造)绿”,提升新能源装备制造绿电应用水平与空间集聚效能,支持构建多能互补、高度自给的低碳零碳园区。二是统筹推进新能源与传统产业协同优化升级,以新能源资源引导重大生产力和基础设施布局优化,引导传统产业通过生产工艺优化、科学配置储能、产品绿色设计等方式更多利用新能源电力,构建与新能源特性相匹配的新型产业用能体系。三是积极推动新能源与新兴产业融合互促发展,推动新能源基地与算力设施协同规划,促进电力、算力双网融合运行,推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与新能源协同布局、集群发展。

问:如何实现新能源非电利用的集成融合发展?

答:一是着力提升风光氢储协同发展水平,提升风光氢储一体化协同控制和自平衡能力,发展新能源弱并网和离网制氢。二是稳步建设绿色氢氨醇(氢基能源)综合产业基地,科学规划绿色氢氨醇产业及输运基础设施,推动绿色氢氨醇在煤化工、冶金、航运等领域应用。三是利用地热能、生物质、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热等多种方式有序推动新能源供热供暖应用,挖掘并发挥热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

问:下一步将如何推动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落实?

答:国家能源局将加强组织协调和政策宣贯解读,支持各地积极有序开展新能源集成融合项目建设,并从优化项目投资开发管理角度对此类项目予以支持。国家能源局将总结推广典型项目先进经验,持续推动电力调度和市场交易认证机制的优化完善,推动集成融合发展成为新时期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全文)http://www.ceccweb.org.cn/listshow.php?cid=68&id=3571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1. 工信部:进一步推进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
  2. 专家解读丨以集成融合引领发展理念和范式转...
  3.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促进新能源...
  4. 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
  5.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招标人主体...
  6. 事关招标人主体责任!2026年1月1日起实施!
  7. 事关民间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发布!
  8. 工信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
  9. 中国建研院徐伟团队获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
  10. 2026年1月1日施行!《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