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1 18:49:17来源:人民论坛网点击:693 次
编者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这一重要指示,为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今天,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于法稳为我们分享如何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经验分享】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新建村:畅享海岛零碳生活
新建村新貌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地处东海之滨,位于北纬30°黄金地带,自然地理环境优越。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舟山定海区考察调研,他指出,“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我在浙江工作时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是大实话,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这个观点,这就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就要奔着这个做”。
近年来,定海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绿色发展,以净零碳乡村为亮点,全力提速净零碳生态公园、生态停车场、文化中心“零碳”建筑等项目建设进度,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定海区干览镇新建村,光伏发电板、电动观光车、节能空中电站、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别样的翠绿扑面而来,到处可以感受到这个曾经藏在深山冷岙的小乡村植入“净零碳”理念后焕发的勃勃生机。2019年,新建村入选联合国人居署“净零碳”乡村规划中国案例,作为海岛样板,为舟山、长三角乃至全国其他乡村的“净零碳”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经验分享】
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好生态就是“金饭碗”
高西沟梯田
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腹地的高西沟村,是声名远播的和美生态村、水土保持示范村。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来到高西沟村,指出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你们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路子走的是对的。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为了守住绿色家底,让绿意更浓,高西沟村坚持林长和管护人员“入网入格”,订立了严格的管护制度,全村爱绿、植绿、护绿的新风尚蔚然成风。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西沟村党支部坚持“生态振兴+”的思路,带领全村人民巩固拓展生态治理成果,把绿水当资产,把青山当金山。近年来,在治理40座山峁、21道沟岔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三分林地、二分草地、一分耕地的“三二一”用地模式,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坚持不懈补植补造空白区域营造林2000亩,补种疏林地柠条300亩。如今,“雨量增多”“天旱地不旱”的小流域气候已然形成,黄土高原绿色传奇正从浅绿向深绿挺进。
【专家解读】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于法稳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升级、农民转型的行动指南,是引领农村迈向新时代的前进动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我们应从以下方面构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体系:
重视生态安全体系建设
首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引领。注重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建设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建立健全功能清晰、精简高效的现代农业农村规划体系,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以综合分析村庄地理区位、生态环境、村民意愿为基础,合理优化村庄布局、明确村庄分类;加快推进省市县落实主体功能定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
其次,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科学合理布局和整治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坚持底线思维,严格遵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划定范围,全面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切实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构建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建设运营模式,使乡村生活空间更加人性化、多样化和现代化。严格保护生态空间,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强自然和海洋生态空间保护,构建陆海统筹的生态安全格局。此外,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持续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加强生态产业体系建设
首先,立足于乡村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和农业发展基础,发展特色和优势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认证,通过订单模式、社会化服务等途径,提高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以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推动农业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
其次,充分利用农业、工业、信息等各类产业园区发展优势,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综合效益。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农产品加工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加快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并充分利用农产品副产物和农业废弃物延伸出更多有益产品,实现资源化利用。
再次,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依托农村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和浓厚的民俗风情,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文旅、康养旅游等新业态,实施乡村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积极打造休闲农业重点县、美丽休闲乡村,高质量推动乡村生态旅游。
加强生态治理体系建设
首先,依靠科技创新,采取多元化赋能方式,推动生物工程、信息科学、新材料、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先进技术在农业农村中的广泛应用,创新乡村低碳生产生活新模式。明晰系统与部分、责任与义务,合理协调人与自然、城镇与乡村、乡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健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其次,将绿色发展融入农业产业、农村能源、乡村交通、农民生活等方面,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化、便捷智能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清洁能源建设,深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通过强化政策引导、落实目标责任,发挥市场主导作用,规范社会资本运作,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
再次,坚持系统治理,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抓手,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健全生态治理系统平台,加强生态环境海陆空协调治理;同时,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建设乡村治理综合服务平台,着力加强基层治理、个人服务、法治建设等方面的数字化治理能力,实现治理的智能化、规范化和便利化。此外,把积极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适当拓展农业农村低碳生产生活的相关内容,赋予农民监管与被监督的权利与责任,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激发农民的参与积极性。
完善生态制度体系建设
首先,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提升监管、督察效能。统筹推进林长制、河(湖)长制、路长制、田长制,加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住建、财政等多部门协同联动,不断完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管理管护、考核奖惩、工作保障等机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向农村延伸,培养专业化环保督察人才队伍,提升督察水平。
其次,健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以健全系统化、科学化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体系为基础,完善政绩考核办法,实行差别化的考核制度,实施不同目标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例如,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根据其各自的主要目标建立评价体系,分别实施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成绩突出和进步明显的省区、单位及个人给予相应奖励和宣传报道。继续探索科学化的核算方法,深入做好自然资本核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同时严格执行对领导干部的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
再次,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理念,加强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完善农村环保法律体系,推动执法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构建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统一综合执法平台;积极促进乡村生态振兴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提升村民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此外,深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一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镇和示范村,努力探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样板。
强化理念宣教体系建设
首先,全面厘清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综合比较优势,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绿肥轮作、休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农业绿色生产技术以及节水、节电、绿色出行和低碳饮食等农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制定相应的绿色生活标准,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与、自觉落实绿色行为,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其次,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促进乡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升级。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农村能源清洁、数字经济培育、公共文化建设等工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环境整治和民风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国家和省级文明村镇创建工作;通过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加强农民生态环保意识,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村民自治形式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开展解读与宣传,提升村民环保意识。
再次,要发挥数字赋能优势,以新媒体平台以及文化惠民送科技下乡活动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全面加强教育培训,开展科学种田、农村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等专题宣讲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水平,提升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低碳素养。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强化顶层设计,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序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探索一条美美与共的新路径,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凡来源注明中国城市节能网的内容为中国城市节能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