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3 19:11:19来源:国家能源局点击:1009 次
完善调节资源调用方式 提升电力系统调节水平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系列解读文章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面向“十五五”规划期,随着电源和负荷两侧波动性的不断加剧,电力系统将面临调节需求规模持续扩大、需求类型日益多样化、区域间调节需求差异明显等重要特征。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紧缺问题逐渐显现,同时,在调节资源的实际调用过程中,规范性和经济性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因此,在制定调节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策略基础上,完善调节资源的调用方式,将成为提高电力系统调节水平和发挥调节效能的关键措施。结合对《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等文件中关于调节资源和调度能力相关要求的分析,形成未来完善调节资源调用方式的四方面认识:
一是进一步理顺资源调用逻辑,规范调用主体行为。新型电力系统调控方式逐步向“源网荷储融合互动”转变,控制对象规模呈指数级增长,调控技术手段和智能化水平亟待升级,《行动方案》和《指导意见》分别提出加强智慧化调度体系总体设计、推动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等相关要求。《实施方案》在与上述文件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对分级调度进一步细化。从调度体系上看,要立足现行调度体系研发新型的多层次调度系统,一方面基于各类调节资源功能定位,理顺各类资源的调用范围和调用权限,另一方面完善五级调度贯通机制,实现对运行控制的全网协同和优化衔接;从调度管理上看,需要全面推进调度管理的优化调整,依据“三公”“两个细则”实行考核管理,实现国调、区域调度和省级调度等多级调度主体的协同配合,推动调节资源在区域间、省间的优化调用与共享;从调度技术上看,调控技术手段和智能化水平是建设新型电力调度支持系统的关键,尤其是面对集中式和分布式新能源、微网、负荷侧和储能等海量资源,需要依托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分级精细化管理,提升电网智能调控和双向互动能力。
二是明确调节资源调用序位。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部分地区的消纳压力逐渐增加。针对新型电力系统调节需求持续增长的问题,《行动方案》提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行动”,《指导意见》提出“加强调峰能力建设和推进储能能力建设”等要求,重点在于增强调节能力,《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强调了明确调节资源序位的重要性。一方面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制定各类资源合理调用序位表。以兼顾系统需要、调度安全性、调节经济性等因素为基本原则,结合不同地区调节资源的能力、效果和功能定位,包括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效果、各类储能设施调节性能、负荷侧调节资源参与系统调节规模和可靠性等,研究并制定适应各地区实际需求的调节资源调用序位表,明确各类资源在本地区的调用原则和优先级。在序位表制定过程中,应重视评估煤电机组参与深度调节的必要性与成本,尽量降低主力煤电机组频繁进行深度调峰和日内启停调峰的频率,以避免煤电机组深度调节导致的能耗增加和寿命缩短等问题;另一方面调用序位表要与市场交易结果进行校核,并持续完善更新。在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以市场交易结果为依据,校核各类调节资源在实际运行中的调用优先级、调节效果和经济性等,根据校验结果,适时调整调用序位表,以确保其与市场实际相符。如果两者偏差较大,应及时修订调节序位表或者完善市场机制。
三是明确近期主要调节资源调用优化方向。《行动方案》提出用好常规调节措施、充分发挥新型储能调节能力,《指导意见》提出分别从支撑性电源、可再生能力、大电网、需求侧和储能等方面提升调峰能力。结合产业发展趋势、技术发展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等因素,预计2025—2027年,抽蓄、煤电和新型储能是最重要的调节资源,因此《实施方案》聚焦以上三类调节资源,进一步明确调用细则。一是差异化发挥抽水蓄能电站调节作用。仅2022、2023年全国核准抽水蓄能就超过1.3亿千瓦,预计“十五五”期间将集中投产,需要按照各电站定位确定服务范围和调用权限,以便最大程度发挥保供和促消作用。例如定位为省内调节的电站重点在于本地的消纳及保供,而区域调节电站需要由省级以上调度机构调用,优先满足保供需求。二是优化煤电调用方式。《行动方案》提出开展新一代煤电升级行动,以应对新型电力系统对煤电加快转型升级的要求。就目前存量机组,需要研究各类型煤电机组经济调节原则和标准,以确保安全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发挥煤电机组经济调节作用。另外,据统计自备煤电机组装机超1亿千瓦,需多措并举深挖自备煤电机组调节潜力,加强自备电厂调峰管理考核力度,推动自备电厂主动参与调峰。三是提升新型储能调用水平。《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明确新型储能的调用细则,各地区应梳理当前新型储能在调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新型储能何时调、怎么调,充分发挥新型储能在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的作用。尤其是在增强本地保供能力方面应用尽用,在减少部分时段弃风弃光方面应调尽调,但在实际调用中需要注意日调节储能在保障电力供应和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存在的“饱和效应”问题。
四是从新能源自身出发规范新型调用方式。《行动方案》分别提出新能源友好性能提升行动和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对于新能源新型开发利用方式提出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则进一步细化新能源新型调用方式发展方向,一是对于新能源电站,需制定“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的技术性能标准和管理规定,再运用市场机制、配套储能和智慧调控等技术手段,引导新能源电站出力特性向常规电源靠拢,实行一体化调用;二是对于大型新能源基地,作为新能源主要开发利用方式之一,需在优化涉网性能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形成多能互补的一体化协同调用机制,以沙戈荒和水风光基地为试点,实现各类资源的协同,提升对系统的稳定支撑能力。
凡来源注明中国城市节能网的内容为中国城市节能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