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08月28日    星期四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分享  |  登录  注册
您的位置:中国城市节能网要闻快讯新闻资讯正文

重磅解读|双碳政策顶层设计出炉,2027年覆盖所有工业排放行业!

2025-08-28 14:36:19来源:保护地球母亲公众号点击:688 次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为中国碳市场发展绘制了详细路线图,标志着双碳政策顶层设计日趋完善。

20258月,中国双碳领域迎来了一份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正式对外公布。

这份意见明确了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01 碳市场建设目标

该《意见》提出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27,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02 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

实际上,早在20248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提出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的新机制。

该方案提出了三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到2025年,碳排放相关统计核算、监测计量能力得到提升;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碳达峰后,实施以总量控制为主、强度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

03 碳市场扩容提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意见》提出的扩容节奏大幅提速。20253月已率先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行业,覆盖排放量占比从40%升至60%以上。

2027年将新增石化、化工、造纸、航空四大行业,覆盖排放量占比突破70%。这一进度比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原计划的2030年提前了3年完成工业全覆盖。

截至20257月底,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6.81亿吨,成交额达467亿元;2024年成交额180亿元创历史新高。

04 配额分配机制改革

《意见》首次明确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推动免费配额向有偿分配过渡。同时建立配额储备和市场调节机制,增强碳价稳定性。

这些举措将有效提升碳市场活力,引导公共和私人金融资源流向节能减碳领域,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05 自愿减排市场发展

作为碳市场的重要补充,自愿减排(CCER)市场也在加速发展。2023年以来已发布6个方法学,覆盖造林碳汇、海上风电、光热发电等领域。

按照《意见》要求,CCER市场将加速国际化进程,推动CCER国际互认。20257月京雄合作共建CCER交易平台,加速项目开发与流动性。

06 碳金融创新突破

《意见》允许金融机构参与碳交易,分阶段推出碳期货、碳期权等衍生品。同时还将在自贸区试点跨境碳金融业务,对接国际规则。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表示:碳金融是碳市场的活水未来应进一步引入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提升市场流动性。

07 应对国际碳规则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将于2026年正式征收碳税,中国钢铁、铝业将首当其冲。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电解铝生产每吨耗电仅13500度,远低于欧盟的15100度,却仍需被征收碳税。

对此,中国企业需要掌握碳核算自主权,通过技术升级降低碳排放强度,提升产品竞争力。国家层面则需探索制定双边/多边碳市场互认机制,推动全球碳市场体系公平有效。

08 产品碳足迹管理

《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还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具体包括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

这将帮助出口企业适应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例如,钢铁企业通过购买CCER抵消碳排放,可使出口成本下降5%-8%

09 地方政策差异化布局

随着国家顶层设计的完善,地方政策也呈现出差异化布局。沿海省份(如山东、海南)侧重海洋能源与低碳产业,中西部(如内蒙古、宁夏)强调新能源消纳与传统产业转型。

例如,海南计划2045年建成低碳岛,目标二氧化碳排放较峰值下降70%,海上风电与绿氢制甲醇成关键。内蒙古则优先推动电解铝、纺织(山羊绒)碳足迹认证,绿电制氢与算力消纳场景创新。

10 企业发展机遇

随着双碳政策顶层设计的完善,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政策要求企业端加快绿电采购与碳足迹认证,布局低碳技术研发(如氢能、储能)。

金融机构则需要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关注零碳园区、分布式光伏等优质资产。地方政府则要统筹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避免一刀切限产。

截至20257月底,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已达467亿元2024年成交额180亿元更创下历史新高。

全国碳市场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例已达到60%,待2027年新增石化、化工、造纸、航空四大行业后,这一比例将突破70%

政策红利正在释放,技术革命与市场需求叠加,驱动双碳行业向高附加值、全球化、数智化方向裂变。

双碳目标已不再只是环保诉求,更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未来十年,将是双碳产业发展的黄金期。

阅读下一篇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1. 重磅解读|双碳政策顶层设计出炉,2027年覆...
  2. 绿电直连vs隔墙售电:概念、差异、电价、成...
  3. 零碳园区建设指南:政策红利与千亿市场的干...
  4. 四川省住建厅关于明确建筑节能设计有关事项...
  5. 国家能源局:我国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
  6. 关于征求《海南省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7.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国务院印发《关于深...
  8.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9. 《关于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印发...
  10. 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门关于金融支持林业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