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8 10:51:23来源:新华财经点击:683 次
新华财经沈阳9月7日电 9月7日,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平行活动聚焦数字智造与零碳园区融合发展交流活动于沈阳举办。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丁辉在题为“数智赋能 高质量推进零碳园区建设”的主旨发言中,针对零碳园区建设需要考虑的因素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形成可复制性的系统解决方案,二是构建综合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三是采用差异化的技术路径和规划,四是制定园区碳排放核算标准规范。
在我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进程中,“建设一批零碳园区”成为重要抓手之一。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明确了零碳园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等一系列内容。
“零碳园区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工业界的‘热点’和‘顶流’”,丁辉表示,我国正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零碳园区既有助于我国提升绿色竞争力,也能成为推进低碳发展的动力。
据丁辉介绍,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政策文件,积极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从绿色园区、工业生态园区、低碳园区、近零碳园区,再到现在的零碳园区,新概念、新模式不断涌现,对于园区绿色低碳转型的认识持续深化,也积累了大量低碳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今年上半年,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深入多地开展调研,了解到零碳园区的发展成效显著,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出台指导性政策,积极探索园区零碳发展模式。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区域资源不平衡导致零碳园区建设面临挑战。
综合调研成果,针对零碳园区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丁辉提出四点思考。
一是从试点到推广,零碳园区建设需要形成可复制性的系统解决方案。零碳园区建设涉及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运营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全面重构,其成功模式能够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类型的园区中被广泛采纳至关重要。这种采纳并非简单“复制-粘贴”,而是具备高度可复制性、可推广性的系统解决方案,其核心路径、技术体系、商业模式和治理机制等需要在考虑差异化的前提下,在不同场景下实现适应性推广。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园区在资源、产业和政策等方面的区域性差异,实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
二是需要考虑如何构建综合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在资源丰富的地区,园区可以通过较低成本实现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为建设高水平零碳园区提供了天然优势。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则可以统筹考虑园区所在地区的能源禀赋情况,打造集电力监控、电能质量、检测与治理、新能源使用、能源消费以及项目设备运行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以零碳为目标,对能源进行统筹管控、维护和调度。
三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园区,需要考虑采用差异化的技术路径和规划。关键技术是零碳园区的生命线,但技术选择绝非“一刀切”,应基于园区的资源禀赋、产业特性、发展阶段、经济水平等因素,进行高度差异化的技术路径和规划。
四是零碳园区建设需要夯实碳核算能力这一基石,切实发挥碳排放数据的关键支撑作用。目前我国尚未发布统一的园区碳排放核算标准,导致部分园区摸不清排放底数。后续应进一步推动制定园区碳排放核算标准规范,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
聚焦数字智造与零碳园区融合发展交流活动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中国经济信息社辽宁分公司、新华财经承办。活动深度探讨工业互联网赋能零碳园区建设的关键路径与协同机制,为推动绿色生产力培育和区域低碳转型提供辽宁样板。
凡来源注明中国城市节能网的内容为中国城市节能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