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分享  |  登录  注册
您的位置:中国城市节能网要闻快讯新闻资讯正文

部委重磅宣布:碳足迹法规即将出台!市场变革来袭!

2024-05-30 17:17:28来源:绿创碳和公众号点击:1290 次

5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表示,为加强碳足迹的管理,生态环境部编制了《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拟于近期会同其他部委联合印发。

根据介绍方案的核心在于强化国内外的产品碳足迹管理和标准化,以促进更广泛的环境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这些措施对企业特别是在重点行业中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一政策变动为企业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新的商业机会,特别是在环境可持续性和国际合作方面。企业需要从战略层面重新考虑其环境和运营策略,确保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1

实施方案可能的侧重点



在《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中,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完善预计将包含以下关键措施,以加强国内碳足迹管理的统一性和效率,同时提升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1.制定和推广统一的碳足迹核算标准


实施方案可能会提出制定一套全国统一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这一标准将详细定义如何计算各类产品的碳足迹,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包装、运输直至产品废弃的全生命周期。例如,钢铁行业的标准会包括从矿石开采到钢铁冶炼过程中每个步骤的碳排放量如何核算,以及如何处理间接排放。这些统一的核算规则将帮助企业精确评估其环境影响,同时确保不同企业和行业之间核算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2.建立和完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


为了支持统一的核算标准,实施方案将推动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碳足迹因子数据库。该数据库将集成来自不同行业和区域的具体碳排放因子,例如特定能源消耗的碳排放因子,以及特定生产工艺和原材料的碳排放系数。数据库的建立将依托科研机构和行业数据的广泛收集与整合,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实时更新,从而提高企业核算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3.实施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


该方案也可能提出实施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通过官方认证的碳足迹标识,消费者能够直观了解产品的碳足迹水平,促进市场对低碳产品的认可和选择。此外,分级管理制度将根据企业产品的碳足迹表现进行分级,激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降低产品碳足迹。同时,这一措施还将包括企业碳足迹数据的强制性披露,增加企业操作的透明度,推动行业内的环保竞争。


4.政策协同与金融支持


实施方案预计将强调政策间的协同,以及金融支持在推动碳足迹管理中的作用。首先,政府将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相互支持的政策措施,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鼓励企业采用低碳技术和实践。这些政策将跨越环境保护、产业政策、科技创新和财政金融等多个部门,形成一个促进碳减排的综合政策体系。


同时,金融机构将被动员起来,提供必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碳足迹管理项目。这可能包括开发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专门用于资助企业的碳减排改造和低碳技术创新。这样的金融支持将极大地降低企业在碳管理方面的初始投入和运营成本,促进技术和管理创新。


5.地方试点和政策创新


实施方案还将鼓励地方政府和行业在碳足迹管理方面开展试点项目,并进行政策创新。这些试点项目将被用作测试新政策、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实验场,结果将根据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和优化,以便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例如,可以在某个工业园区内实施全面的碳排放监测和报告系统,以此作为低碳工业园区建设的试点。


此外,鼓励政策创新意味着将支持地方政府和行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和实施符合地方特色的碳足迹管理措施。这种底向上的创新机制能够激发更多符合实际需要的解决方案,同时促进地方政府和行业在碳足迹管理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共建、共担、共享的合作模式


方案将倡导建立一个“共建、共担、共享”的工作格局,意在通过合作与共享资源,推动碳足迹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这将涉及到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多方的紧密合作。通过共享数据、技术和经验,各方可以更有效地解决碳足迹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分担由此带来的风险和成本。


例如,政府可以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新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再由企业进行实地试验,最终结果对外公开,供其他企业和机构参考和使用。这种开放和合作的态度将大大促进碳足迹管理技术和方法的迭代更新和普及应用。


7.跟踪和研究国际碳政策


实施方案将提出建立一个机制,用于持续跟踪和研判国际上关于涉碳贸易的政策和碳足迹相关的规则发展趋势。这包括分析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如欧盟、美国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在碳足迹核算和管理方面的新政策、法规变动及其对国际贸易的潜在影响。通过这种方式,中国能够及时调整自身的政策,确保与国际规则的一致性,避免出现贸易摩擦。


8.推动国际规则的对接和互认


方案将强调与国际标准的对接,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不仅包括与这些国家进行产品碳足迹规则的交流和互认,还包括在国际平台上积极参与碳足迹核算规则和认证方法的标准制定工作。例如,中国可以倡导建立一个国际碳足迹核算的统一标准,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产品可以在同一个标准下进行碳排放的评估和标识。


9.加强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


方案将推动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在碳足迹管理方面的合作。这包括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分享碳足迹核算的最佳实践,以及在国际会议和研讨会上展示中国在碳足迹管理方面的进展和成就。通过这些活动,中国不仅可以从其他国家学习先进的碳管理技术和经验,还可以推广中国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促进技术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10.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和机构


方案将强调在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层面增加碳足迹管理相关的课程和培训项目,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具备国际视野的碳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同时,鼓励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发新的学习材料和培训模块,提供实践和实验机会,增强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


11.加强产品碳足迹核算能力建设


实施方案可能提出加强企业和机构在产品碳足迹核算方面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这将包括投资于先进的核算软件和工具,以及改进数据收集和处理流程。例如,政府可以提供财政支持,帮助中小企业购买和部署高效的碳足迹核算系统。同时,也可能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为企业提供核算、审核和报告的技术支持,确保碳足迹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2.规范专业服务和标准


为确保碳足迹核算和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标准化,方案将推动制定相关的服务和操作标准。这包括为碳足迹评估和核算的服务机构设立严格的资质标准,以及开展定期的行业评估和认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减少错误和偏差,增强碳足迹数据的信赖度。


13.强化数据质量和安全管理


为保障碳足迹数据的质量和安全,实施方案可能将提出建立和完善数据管理体系,包括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安全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这涉及到从数据收集、存储到处理和分析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保密性。例如,可以采用加密技术保护数据,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使用。


2

企业在哪些环节需要注意?


随着《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的出台,企业在执行产品碳足迹核查流程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以确保符合新的政策要求,并充分利用政策提供的支持和资源:


一、明确核查范围和目标的符合性


1. 了解政策要求和行业标准


企业首先需要深入理解《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特别是针对不同产品类别和行业的具体规定。政策文件中通常会列出重点关注的行业和产品类型,如电力、煤炭、燃油等高碳排放领域,企业需要确保其产品种类在核查范围内符合这些要求。此外,还应关注国家或地方政府发布的碳足迹核算通则和相关行业指南,确保自身核查标准与之保持一致。


2. 确定核查范围


在明确核查范围时,企业应全面考虑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运输物流、销售和分销、使用阶段以及产品回收和废弃处理等。每个环节的碳排放都应纳入核查范围,以确保核算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例如,一家制造电子产品的企业需要从元器件采购、生产组装、产品包装、运输配送、消费者使用直至产品废弃回收的全流程进行碳足迹核查。


3. 设定核查目标


核查目标的设定应清晰、具体、可量化,并符合实施方案的指导原则。企业可以设定多个层次的目标,如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以逐步实现碳足迹管理的优化。短期目标可以是完成初步碳足迹核算和数据收集,中期目标可以是识别和实施减排措施,长期目标则可以是实现一定比例的碳排放减少和获取碳标识认证。设定这些目标时,企业应参考政策文件中的减排要求和时间表,确保目标的科学性和可实现性。


4. 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沟通


在明确核查范围和目标的过程中,企业应积极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包括供应商、客户、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等。通过与供应商合作,企业可以获得更准确的上游碳排放数据;与客户沟通则可以了解市场对于低碳产品的需求和反馈;与政府机构和NGO合作,可以获取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这种多方参与不仅有助于明确和细化核查范围和目标,还能增强核查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5. 文件化和内控体系


最后,企业应将核查范围和目标文件化,形成正式的核查计划,并在内部建立完善的控制和监督机制。通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责任分工,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和跟踪。建立定期审查和更新机制,以便根据政策变化和企业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核查范围和目标。


二、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标准化和系统化


1. 制定数据收集标准和流程


企业应首先制定详细的数据收集标准和流程,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规范性。标准应包括明确的数据类型、来源、收集频率和质量要求。例如,原材料采购环节的数据应包括供应商信息、运输方式、运输距离、材料种类及数量等。生产制造环节的数据应包括能源消耗、生产工艺、设备使用时间及效率等。企业还应制定详细的数据收集流程,确保每个环节的数据都能及时、准确地收集到。


2. 使用标准化工具和平台


为了提升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效率,企业应采用标准化的数据收集工具和平台。这些工具应能自动采集、记录和分析各环节的碳排放数据,并与企业的管理系统(如ERP、MES)无缝对接。例如,企业可以使用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控生产设备的能耗数据,并通过云平台进行集中存储和管理。这不仅减少了人为数据录入的错误,还提高了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3. 数据质量控制和审核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企业应建立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和审核机制。数据质量控制应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检查。企业可以设置数据审核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审核,发现异常数据及时反馈和纠正。同时,企业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评估,确保数据质量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例如,企业可以定期抽查部分数据进行复核,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4. 数据整理和分类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分类,以便于后续的碳排放计算和分析。企业应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环节,将数据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例如,将原材料采购数据、生产制造数据、运输物流数据、销售和使用数据等分别归类,并建立相应的数据档案。这些数据档案应能够详细记录每个数据项的来源、采集时间、责任人等信息,以便于追溯和审查。


5. 数据的存储和安全管理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企业应采用先进的数据存储和安全管理技术。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并设置严格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和修改数据。同时,企业应定期进行数据备份,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例如,可以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确保数据在多个节点上备份,提升数据安全性。


6. 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


在数据整理和分类完成后,企业需要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生成碳足迹核查报告。这些工具应能够自动计算各环节的碳排放量,并提供详细的分析结果和可视化报告,帮助企业识别碳排放热点和减排潜力。生成的报告应包括数据来源、核算方法、碳排放结果及改进建议,确保报告内容全面、详实。


三、碳排放计算与评估的合规性


1. 遵循国家和国际标准


企业在进行碳排放计算时,应严格遵循国家制定的碳足迹核算通则和行业标准,以及国际认可的标准如ISO 14067(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和沟通指南)。这些标准为碳排放的计算方法、数据质量要求、边界定义等提供了详细指南,确保核算的科学性和一致性。例如,在计算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时,企业需要根据标准明确核算边界,包括从原材料获取、生产制造、运输物流、使用阶段到产品废弃处理的所有环节。


2. 使用标准化的计算工具和软件


为了确保碳排放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企业应采用标准化的计算工具和软件。这些工具和软件应经过认证和广泛应用,能够自动处理和分析复杂的碳排放数据。例如,企业可以使用生命周期分析(LCA)软件,如GaBi或SimaPro,这些软件内置了丰富的数据库和计算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准确计算各环节的碳排放量。


3. 区分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


在碳排放计算过程中,企业应明确区分直接排放(Scope 1)和间接排放(Scope 2和Scope 3)。直接排放是指企业自身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如生产设备的燃料燃烧排放;间接排放则包括因使用外购电力、热力等能源产生的排放(Scope 2)以及供应链上其他环节的排放(Scope 3)。企业应详细记录和计算每一类排放,确保核算的全面性。例如,一家生产企业需要记录和计算其工厂内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以及从供应商采购原材料过程中的排放。


4. 碳排放因子的选择和使用


企业在碳排放计算时,需要使用符合标准的碳排放因子。碳排放因子是根据单位活动量(如燃料消耗量、产品产量等)计算碳排放量的参数。企业应优先使用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标准排放因子。如果标准排放因子无法满足特定需求,可以使用经过验证和认可的第三方排放因子。使用正确的排放因子可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公信力。


5. 数据审核和验证


在计算碳排放后,企业应对结果进行严格的审核和验证。内部审核可以由企业环境管理部门或第三方审核机构进行,确保计算过程和结果符合标准要求,数据准确无误。通过独立的第三方验证,企业可以进一步提升核算结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例如,企业可以邀请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其碳排放计算结果进行审计和认证,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合规性。


6. 持续改进和优化


碳排放计算与评估不是一次性工作,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企业应定期回顾和优化其碳排放计算方法和流程,根据最新的标准和技术更新计算工具和数据来源。通过持续的改进,企业可以逐步提高碳排放核算的精确度和效率,为实现更大幅度的碳减排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四、报告编制与发布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1. 采用标准化报告格式


企业在编制碳足迹核查报告时,应采用国家或国际认可的标准化报告格式。这不仅有助于报告的规范化和系统化,还能确保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和可比性。例如,可以参考ISO 14064或GHG Protocol的报告格式,确保报告涵盖所有必要的信息,包括核查范围、方法论、数据来源、计算结果和改进建议等。


2. 详尽记录核查过程和方法


为了增强报告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企业应在报告中详尽记录核查的整个过程和方法。这包括明确核查的范围和目标,描述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步骤,详细说明碳排放计算的标准和方法,以及列出所使用的碳排放因子和数据来源。例如,企业可以在报告中附上数据采集表格、计算模型和相关的排放因子,确保所有步骤和结果都是公开透明的。


3. 结果解读和改进建议


报告中应对碳排放计算结果进行详细解读,帮助读者理解各个环节的碳排放情况及其来源。企业还应根据核查结果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明确下一步的减排措施和目标。例如,企业可以分析生产制造环节的碳排放热点,建议优化生产工艺或使用清洁能源,并设定相应的减排目标和时间表。


4. 第三方审核和认证


为了提升报告的公信力,企业应邀请具备资质的第三方审核机构对碳足迹核查报告进行审核和认证。第三方审核机构可以独立评估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其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这种独立认证不仅增加了报告的可信度,也有助于企业在市场上树立环保形象。例如,企业可以选择具有ISO 14065认证的第三方审核机构进行报告审核,并在报告中注明认证结果。


5. 公开发布和利益相关者参与


企业应通过多种渠道公开发布碳足迹核查报告,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获取性。这包括在企业官方网站、年度报告、环保专项报告等平台上发布,同时通过新闻发布会、行业会议等方式向公众和利益相关者进行宣讲和解读。此外,企业应鼓励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反馈,收集各方意见以持续改进碳足迹管理工作。例如,企业可以举办在线研讨会,邀请客户、供应商、政府部门和环保组织参与讨论,共同探讨改进措施。


6. 持续改进和更新报告


碳足迹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应定期更新碳足迹核查报告,反映最新的核查结果和改进进展。每年的报告应总结过去一年的碳足迹管理成果,评估实施措施的效果,并提出新的改进计划。通过持续的报告更新和透明披露,企业可以不断提升碳足迹管理水平,增强在市场和社会中的公信力。


3

企业产品碳足迹应该这么算


结合《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和措施,以下是为企业设计的产品碳足迹计算样板流程。


步骤1:明确核查范围和目标


1.了解政策要求和行业标准:

  • 深入理解国家和行业发布的碳足迹管理政策、标准和指南。

  • 确保核查范围和目标符合《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

2.确定核查范围:

  • 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运输物流、销售和分销、使用阶段、回收和废弃处理。

  • 例如,对于电子产品,核查范围应包括从元器件采购、生产组装到产品使用和回收的全过程。

3.设定核查目标:

  • 短期目标:完成初步碳足迹核算和数据收集。

  • 中期目标:识别和实施减排措施。

  • 长期目标:实现一定比例的碳排放减少并获取碳标识认证。

4.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沟通:

  • 与供应商、客户、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等进行沟通,明确和细化核查范围和目标。

  • 文件化核查范围和目标,形成正式的核查计划。


步骤2:数据收集与整理


1.制定数据收集标准和流程:

  • 明确各环节的数据类型、来源、收集频率和质量要求。

  • 例如,生产制造环节的数据应包括能源消耗、生产工艺、设备使用等。

2.使用标准化工具和平台:

  • 采用标准化的数据收集工具和平台,自动采集、记录和分析碳排放数据。

  • 确保与企业管理系统(如ERP、MES)的无缝对接。

3.数据质量控制和审核:

  • 建立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和审核机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

  • 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评估。

4.数据整理和分类:

  •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环节,分门别类整理数据。

  • 建立详细的数据档案,记录数据来源、采集时间、责任人等信息。

5.数据的存储和安全管理:

  • 采用先进的数据存储和安全管理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 定期进行数据备份,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步骤3:碳排放计算与评估


1.遵循国家和国际标准:

  • 严格按照国家和国际认可的碳足迹核算标准进行计算。

  • 例如,采用ISO 14067或GHG Protocol的标准。

2.使用标准化的计算工具和软件:

  • 采用经过认证的生命周期分析(LCA)软件,如GaBi或SimaPro。

3.区分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

  • 详细记录和计算直接排放(Scope 1)和间接排放(Scope 2和Scope 3)。

4.碳排放因子的选择和使用:

  • 使用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标准排放因子。

  • 必要时,使用经过验证和认可的第三方排放因子。

5.数据审核和验证:

  • 内部审核和第三方审核机构对计算结果进行审核和验证,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6.持续改进和优化:

  • 定期回顾和优化碳排放计算方法和流程,根据最新的标准和技术进行更新。


步骤4:报告编制与发布


1.采用标准化报告格式:

  • 参考ISO 14064或GHG Protocol的报告格式,确保报告内容完整。

2.详尽记录核查过程和方法:

  • 在报告中详尽记录核查过程和方法,确保透明度。

3.结果解读和改进建议:

  • 对碳排放计算结果进行详细解读,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4.第三方审核和认证:

  • 邀请具备资质的第三方审核机构对报告进行审核和认证,提升公信力。

5.公开发布和利益相关者参与:

  • 通过企业官方网站、年度报告等多种渠道公开发布报告。

  • 鼓励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反馈,持续改进碳足迹管理工作。

6.持续改进和更新报告:

  • 定期更新碳足迹核查报告,反映最新的核查结果和改进进展。


这一流程涵盖了核查范围和目标的确定、数据收集与整理、碳排放计算与评估、以及报告编制与发布等环节,确保企业在碳足迹核查中的合规性、系统性和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