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分享  |  登录  注册
您的位置:中国城市节能网要闻快讯新闻资讯正文

国家发改委:将新能源消纳作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重点

2025-06-30 11:42:22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点击:692 次

6月26日上午10:00,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回答了记者关于“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但在消纳方面仍面临压力。请问相关部门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目前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效?”的提问。还回答了国家发改委为应对电力负荷高峰期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超表示,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5.7亿、10.8亿千瓦,占全部装机比重达到45.7%,已经超过了火电装机的比重。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比重的提高,对于大规模新能源的高水平消纳,已经成为当前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为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是抓好三个统筹。


第一个统筹是,统筹电力外送和就近消纳。充分发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风力、光照等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沙戈荒”大型新能源基地,通过将西北等地区风电、光伏发电跨省区进行外送,提升全国范围内新能源消纳能力。在远距离输送的同时,我们也注重挖掘就近就地消纳需求,积极探索新能源和产业发展相融合的新模式。比如,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支持部分新能源不直接接入公共电网,而是直接向单一电力用户提供绿电,不仅有助于新能源就近消纳,也为高耗能企业、出口型企业以及新能源发电企业等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二个统筹是,统筹电网和调节能力建设。新能源、输电通道、配套调节电源建设协同推进,才能保障新能源高比例消纳。输电通道方面,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网,拥有全球最高输电电压等级、最长特高压输电线路、最大新能源并网规模,目前已投运特高压输电通道43条,今年还会有宁夏至湖南等特高压通道投产,电力外送水平正在不断提高。调节能力方面,目前全国新型储能规模已超过8000万千瓦,随着新能源全面进入市场,新型储能在电力现货市场中盈利模式和空间将更加广阔。


第三个统筹是,统筹能源需求和供给。从需求看,我国电力需求侧灵活性负荷资源丰富,近年来,我们不断健全需求响应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各类需求侧资源通过虚拟电厂等方式,参与新能源调峰。从供给看,我们积极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已经超过1400万台,通过引导有序充电,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与此同时,我们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电力资源高效配置,引导新能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据统计,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维持在90%以上。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把新能源消纳作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重点,深入落实发电、输电、调节等各环节支持政策,持续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针对应对电力负荷高峰期,李超表示:


一般来讲,夏季是全年用电负荷高峰,能源保供关键在“电”,初步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同比增加约1亿千瓦。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会同有关方面,聚焦提升电力保供能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前布局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比如,我们持续提升发电能力,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1亿千瓦,同比增长18.8%。又比如,从往年情况看,迎峰度夏到了关键时刻,不仅要发更多电,还要保障电力更加高效传输。我们会同有关方面加强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和省际间互济工程建设,今年甘肃送山东、新疆送重庆等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建成投运,来自西北的电力通过这些能源“动脉”可以支持人口密集区、工业区的用电需求。


此外,我们还组织各地及能源保供企业,逐个省份研究制定能源保供方案,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也为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从目前情况看,各方面积极有效应对高温天气用电负荷,今年迎峰度夏电力供需形势好于去年,全国电力供需平衡总体有保障。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高峰时段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可能偏紧,极端和连续高温天气以及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等影响不容忽视,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做到“事事心中有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大力度全面落实各项保供举措。


第一,落实责任。坚持日监测、日调度、日报告机制,及时发现、迅速解决保供中的矛盾和问题,督促各地和能源保供企业落实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对于电力保供风险较高的省份,“一省一策”细化研究制定缺口解决方案。


第二,抓好供应。燃料方面,加强煤炭、天然气稳产稳供和产运需衔接配合,保障发电用煤、用气需求,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充足;机组方面,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力保电源电网项目按期投产、尽早出力,同时加强机组出力管控,充分用好各类资源在用能顶峰时刻发电出力。


第三,加强调度。充分利用我国大电网资源配置优势,提升全国保供能力。同时,督促已签订电煤、电力、天然气中长期合同的履约,市场越是波动,供需双方的手要“握得越紧”。与此同时,坚持底线思维,提前做好应对自然灾害冲击电力保供的准备,预置抢险救援力量、设备和物资,力争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开展应急处置和抢修复电,确保民生及重点领域用电需求。


6月26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6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出席发布会,介绍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等情况,并就中国经济走势、中国同中亚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两新”政策、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新能源消纳、夏收夏种夏管工作、完善信用修复制度、体育文旅产业发展、生态保护补偿、以工代赈、西藏定日灾后重建等方面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1. 四川省就《推动全省建筑业做优做强若干措施...
  2. 2025年值得关注的八大脱碳解决方案
  3. 深度解读 | 广东省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相关...
  4. 三个城市更新故事里的金融力量
  5. 支持城镇旧貌换新颜 国开行强化城市更新资金...
  6. 北京城市更新进行时:老空间焕新颜 商圈蝶变...
  7. O型球阀与V型球阀区别
  8. 大箕镇人民政府关于2024—2025采暖季农村清...
  9.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废止一批行政规范性文件...
  10.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