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走向尾声,新型储能产业市场格局逐渐清晰。记者梳理多家涉足新型储能业务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发现,储能行业利润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越发明显,宁德时代、阳光电源、亿纬锂能等龙头企业瓜分了储能行业的大部分订单和利润。受储能电池价格下滑影响,部分锂电企业储能板块业绩增速减缓;而包含储能业务的光伏企业则在周期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业绩增长韧性。
锂电企业涉及的储能业务一般包括储能电池和储能系统两部分。其中,储能电池是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成本通常占到储能系统的六成左右。

2024年,全球储能市场延续高速增长态势。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301GWh,同比增长62.7%。另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公布的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榜单,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海辰储能位列前三。这一市场表现也直接反映在了相关企业的年度报告中。2024年,上述企业储能业务营收占比快速提升,净利润均呈现增长。具体来看,宁德时代去年储能电池系统销量达93GWh,同比增长34.32%,市占率达36.5%,连续四年蝉联全球储能市场冠军。储能业务毛利率由23%提升至26.84%,较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高出约3个百分点。储能电池系统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持续提升,由2023年的14.94%增长至15.83%。亿纬锂能凭借储能业务实现业绩增长。其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储能电池营收约190.2亿元,占总体业务比重近40%,全年储能电池出货量50.45GWh,同比增幅超过91%。不过,由于大客户集中供货等原因,储能电池毛利率有所受损,同比下滑超过2个百分点至14.72%。储能电池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三的海辰储能近期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其招股书内容显示,2024年,海辰储能首次实现盈利,取得129.17亿元的总营收和约2.88亿元的利润。从营收结构看,2024年储能电池营收79.6亿元,占总营收的61.6%,储能系统营收46.7亿元,占比36.2%。2024年,公司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35.1GWh,近3年年复合增速达167%。不过,由于储能电池价格下滑,部分锂电公司储能板块业绩增速减缓。宁德时代首当其冲。仅从营收增速来看,宁德时代2024年储能业务实现营收572.9亿元,同比下降4.36%,是榜单前三位的锂电池企业中唯一营收出现负增长的企业。鑫椤锂电高级研究员龙志强分析表示,宁德时代营收下降是由于储能电池价格去年大幅下滑所导致。尽管其储能业务去年销量仍有增长,但没能抵消产品价格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除了宁德时代外,南都电源的营收也在去年呈现大幅下滑。其储能电池去年销量2.81 GWh,同比下滑38.7%,拖累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4.97亿元,这与2023年的3597.6万元相比,减少了4260.62%。对此,南都电源解释称,由于行业竞争加剧,同时受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影响,锂电产品销售单价快速下降,导致锂电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储能项目从接单、交付、验收周期较长,上半年公司选择性放弃低毛利订单,公司订单获取及实际发货均不达预期,且受海外客户发货延迟影响,导致下半年新型电力储能出货量大幅下降,产能利用率不足,进一步降低产品毛利率,毛利额贡献下降,进而不足以完全覆盖公司日常期间费用,增加了公司亏损。”南方电源称。光伏行业正面临“冰火两重天”,而涉足储能业务的光伏企业却在周期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增长韧性。逆变器龙头企业阳光电源就是最大的赢家之一。该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78.57亿元,同比增长7.76%;其中,储能业务为其贡献了249.59亿元;营收占比也从2023年的24.64%提升至32.06%,全年储能系统全球出货量达28GWh。不仅如此,储能产品也成为阳光电源“最赚钱”的产品,毛利率达到36.69%。储能业务营收增速更是达到40.21%,是第一大业务光伏逆变器的约8倍。“2024年,在国际形势复杂、行业竞争加剧等背景下,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产品创新升级,深化全球市场布局,加快数字化项目落地,进一步扩大全球领先优势,实现业绩持续增长。”阳光电源表示,目前公司储能系统广泛应用在欧洲、美洲、中东、亚太等成熟电力市场,不断强化风光储深度融合。无独有偶,光伏企业阿特斯同样凭借储能业务的爆发,2024年实现全年营收461.6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47亿元。其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公司储能业务出货量达到6.5GWh,同比增长超500%。储能系统营收同比激增420.76%至97.38亿元,毛利率提升13.74个百分点达30.84%,贡献超六成利润增量。“储能业务的迅猛增长,有力支撑了公司全年的盈利。”阿特斯方面坦言,报告期内,全球光伏市场竞争加剧,受光伏行业大环境影响,光伏组件销售价格大幅下降,光伏组件、系统产品营收同比下降;同时储能收入本年大幅增长,抵消了部分组件业务营收下降的影响。“截至2024年末,阿特斯旗下阿特斯储能科技(e-STORAGE)拥有约79GWh的潜在储能系统订单储备,已签署合同的在手订单金额32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公司大型储能业务的出货规模将进一步增至11~13GWh,维持高速增长态势。”阿特斯称。天合光能首次将储能业务纳入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天合光能储能业务实现营收23.35亿元,系统解决方案业务实现营收188.06亿元,数字能源服务实现营收19.64亿元,三项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12.95%、18.4%、54.93%,均高于光伏产品毛利率。不过,尽管储能业务表现亮眼,但公司整体业绩仍受到光伏组件价格下降的拖累,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29.21%。记者关注到,不管是锂电企业还是光伏企业,储能行业利润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越发明显,强者愈强模式显现。2024年,宁德时代储能业务营收规模超500亿元,超过第二名阳光电源和第三名亿纬锂能的储能业务营收总和,稳坐行业头把交椅;阳光电源、亿纬锂能位居其后,储能营收均超过190亿元;海辰储能储能超120亿元,阿特斯、中创新航、海博思创、国轩高科、瑞浦兰钧等5家企业组成70亿~100亿元阵营。此外,还有不少企业储能营收低于20亿元。“未来储能市场的需求在全球范围内普遍有不错的增长前景,市场需要优质的产品。”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分析指出,随着储能支持政策进一步出台,如新能源全面入市推动电力交易更加市场化,长期来看利好市场。美国市场仍为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之一,受审批加快及数据中心需求增加等多种因素影响,仍将保持较快增速增长。除此之外,中东、澳大利亚等储能市场增速较快,拥有可观的市场空间。“澳大利亚、中东的数据中心及配储需求较大,由于数据中心电力消耗较大且需要稳定电力,因此对于储能电池的质量要求较高,是未来优质的增量市场。从目前趋势看,数据中心配储的量也越来越大,例如公司阿联酋项目达到19GWh的规模,目前只是刚开始。”该负责人说道。除此之外,当前,越来越多的储能电芯厂商已不再满足于只做电芯,开始涉足系统集成。“电芯企业布局储能系统集成,根本原因还是为了满足市场对储能装备和服务的多元化需求。”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告诉记者,目前,储能招标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提高,业主方越发看重企业的综合研发实力,期望企业能提供涵盖电芯制造、系统集成、直至储能场站全生命周期智能运维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这促使电芯企业加码系统集成环节,并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等差异化创新构筑竞争优势。未来,电芯企业还将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涉足储能电池回收等下游环节。“规模效应与技术护城河正成为头部企业收割市场红利的双重利器,而中小玩家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业内专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