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2 21:31:24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点击:701 次
一、印发新一轮《行动方案》的背景是什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5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此前,《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已实现高质量收官,政策引导作用充分发挥,超预期完成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增长目标。2024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为11.8%,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6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占工业总营收比重超过15%,为稳定工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总量大、产业链条长、涉及领域广,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既是有效应对国内外产业发展环境变化的有力举措,也是巩固工业经济和国民经济稳增长、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式。同时,电子信息行业技术创新快、更新周期短,产业政策制定出台要跟上产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
为切实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转化为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落实部党组统一工作要求,我们组织编制了新一轮《行动方案》,旨在分析内外部环境机遇与挑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精准施策指导,持续巩固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向好态势,继续发挥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
二、出台《行动方案》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行动方案》的出台,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会议精神,应对产业发展内外挑战、巩固经济增长支柱的重要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支撑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体量大、产业链条长、带动效应强,近年来持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发挥国民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和“倍增器”作用,体量与增速在制造业各门类中居于“双排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连续12年居41个工业大类第一,出口交货值比重连续10年超过40%。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定增长,将进一步提振产业投资与消费信心,为工业经济增长提供坚实支撑,助力构建更为稳固的经济发展格局。
二是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不断丰富优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终端、计算、光伏等领域的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同时通过跨领域交叉融合,催生赋能智能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新兴产业,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信息技术领域占比34.8%。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有助于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和品牌影响力提升,更好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
三是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电子信息制造业是数字化转型的“引领者”,截至2024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达到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的智能工厂普及率大于60%,高于全国制造企业平均值12个百分点。同时,电子信息制造业也是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的“主引擎”,5G/6G、工业通信网关、北斗等电子信息产品提供了全链条设备保障和技术供给。持续强化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赋能引领作用,完善新型基础设施供给、强化技术支撑能力,有助于保障各行业产业升级,助力构建更高效的转型发展格局。
三、《行动方案》明确了哪些核心发展目标?
《行动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稳增长摆在首要位置,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根据我国2025年GDP、工业增加值预期增长5%的目标,考虑到产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及实际需要,制定以下工作目标。
一是整体规模目标。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
二是发展质量目标。到2026年,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元。
三是细分领域目标。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个人计算机、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四、《行动方案》提出哪些重点工作举措?
《行动方案》聚焦优供给、扩需求、强创新3方面部署了16项任务。
一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构建高质量供给体系。推动电子整机高端化,提升产品供给水平;优化产业布局,改善产业结构;加强上下游对接,提升产业链协同水平;健全标准化工作机制,引领质量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可持续创新。
二是促进国内外市场畅通经济循环,深挖需求潜力。扩大新场景,挖掘大众消费潜力;培育新业态,强化行业应用赋能;引导企业稳步走出去,深度嵌入国际体系;促进国际资源引进来,深化产业国际合作;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稳妥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三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强化撬动作用;强化集成攻关,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强基础技术研究,抢占前沿领域高地;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深入推动数字化转型,增强企业竞争力;强化人才资本支撑,夯实要素基础。
五、《行动方案》将建立哪些保障机制?
《行动方案》发布后,为强化文件可操作性,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重点开展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宣贯落实。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讲培训和政策解读活动,定期评估各项举措落实情况和实行效果。大力挖掘地方、协会商会、企业稳增长典型案例,总结提炼和推广可借鉴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完善组织保障。压实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落实责任,结合各地实际完善政策配套措施,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聚焦重点领域和问题成立专项工作组。发挥好行业组织作用,加强产教、产融、国际合作等要素支撑,推动人工智能、RISC-V、时空信息等重点领域协同创新。
三是强化运行调度。持续完善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调度机制,加强对重点地区、重要领域、主要企业运行情况的监测。每季度开展稳增长专题调研,组织召开行业发展形势分析座谈会,动态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进行预警分析,做好政策储备。
四是加大统筹协调。充分用足用好现有各类资源,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政策方面,加强与其他行业的政策规划、标准法规等统筹。队伍建设方面,加强与相关部门、行业组织、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的工作合力。资金方面,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撬动作用,引领社会资本共同发力。
凡来源注明中国城市节能网的内容为中国城市节能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