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11月25日    星期二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分享  |  登录  注册
您的位置:中国城市节能网要闻快讯通知公告正文

团体标准《城市更新规划技术指南》发布

2025-11-24 22:13:11来源: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点击:692 次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存量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城市更新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破解城市更新规划编制与实施中的技术难题,实现更新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牵头编制并发布《城市更新规划技术指南(T/CACP 0001-2025)》(以下简称《指南》)。

该《指南》于 2025 年 11 月 13 日发布、11 月 20 日正式实施,为设市城市的城市更新规划编制提供了系统、可操作的技术框架,地区、自治州、盟、县可参照执行,对引导城市更新从 “碎片化推进” 转向 “系统性实施” 具有重要意义。


01

《指南》编制背景与核心定位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进一步界定了城市更新的主要目标与 “八大任务”。在此背景下,《指南》的编制旨在总结各地城市更新规划实践经验,统一规划技术标准,解决更新规划中 “体系不清晰、内容不明确、实施难落地” 等问题。

《指南》的核心定位是 “技术指引与实操支撑”,既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等上位要求,又聚焦片区策划、项目实施方案等落地环节,形成 “宏观 — 中观 — 微观” 三级联动的规划编制体系,确保城市更新工作既符合城市发展战略,兼顾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修复与产业功能升级,实现城市内涵式发展。

02

《指南》的核心框架与关键内容

《指南》全文围绕城市更新规划的 “基础定义 — 层级内容 — 实施保障” 展开,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核心内容可概括为 “1 套术语体系、3 级规划架构、全流程技术要求”

(一)统一术语定义,奠定规划共识基础

《指南》系统界定了 8 项城市更新领域核心术语。其中,“城市更新专项规划” 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更新的综合性、系统性专项部署,需以城市体检成果为基础;“城市更新片区策划” 聚焦特定片区,衔接专项规划提出统筹指引;“城市更新项目实施方案” 则是指导项目落地的实操方案,细化用地布局、资金方案等具体安排。

此外,《指南》还明确了 “更新片区”“更新方式”(拆除新建、拆整结合、整治提升)“更新对象”“实施主体” 等关键概念,为规划编制与实施提供统一的 “语言体系”。

(二)推进三级规划架构,实现规划层层衔接

《指南》推进 “城市更新专项规划 — 城市更新片区策划 — 城市更新项目实施方案” 三级规划体系,各层级既各有侧重,又紧密联动:

  • 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作为顶层设计,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依据、城市体检成果为基础,聚焦既有建筑更新、老旧小区整治、历史文化保护等八大重点任务,明确更新目标与策略、空间布局方案、项目库建设及实施保障建议。规划期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持一致(一般为 5 年),可搭建实景三维数据底座与数字 “一张图”,支撑规划全流程的调研、分析与监管。

  • 城市更新片区策划:作为中观统筹环节,以专项规划为依据,划定片区范围(一般不超过 5 平方公里),开展片区体检评估(梳理现状、诊断问题、收集意愿),明确片区定位目标与功能业态策划,提出空间设计引导与实施保障方案。其核心作用是整合片区资源,避免项目碎片化,为后续详细规划与项目实施提供方向指引。

  • 城市更新项目实施方案:作为微观落地载体,落实专项规划与片区策划要求,细化项目概况、现状评价、更新目标、用地布局、业态规划、资金方案、运营模式等内容。针对不同项目类型(如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更新、产业园区升级),《指南》提出差异化技术要求,例如城中村项目需重点明确拆迁补偿与土地整备方案,历史文化街区项目需强化风貌管控与历史建筑修缮标准。

(三)明确全流程技术要求,保障规划可落地性

从规划编制到实施评估,《指南》对各环节的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规划 “能落地、可操作”:

  • 基础研究环节:强调 “先体检、后更新”,要求结合大数据分析识别更新对象(居住类、产业类、公共服务设施类等),通过调研访谈收集政府、产权人、居民等多方需求,为规划目标制定提供依据。

  • 空间设计环节:注重 “风貌协调与功能适配”,要求按片区定位框定建筑规模,优化用地功能布局,对空间肌理、天际线、公共空间、设施配套等提出引导要求,可借助实景三维技术提升设计精准度。

  • 实施保障环节:聚焦 “资金平衡与多元参与”,提出政府、市场、居民共担的资金模式,鼓励通过项目打包(公益性与经营性项目搭配)、跨区平衡等方式破解资金难题;同时明确实施主体权责,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确保更新工作获得社会广泛认可。

  • 成效评估环节:构建 “社会 — 经济 — 环境 — 文化” 四维评价体系,量化更新带来的公共服务改善、产业升级、生态修复、文化传承等效益,为规划实施效果的后续优化提供依据。

03

总结

《指南》的发布与实施,为城市更新规划编制提供了 “统一标准、清晰路径、实操工具”,其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规范规划编制流程,通过明确三级规划的内容边界与衔接要求,避免规划 “上下脱节、左右冲突”,提升城市更新规划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二是破解实践难点问题,针对产权复杂、资金短缺、风貌管控难等痛点,提出具体技术解决方案,例如通过土地整备、业态动态调整、跨区平衡等方式,为项目落地扫清障碍;三是兼顾特色与底线,既鼓励各地结合产业特色、文化资源制定差异化规划,又严格落实历史文化保护、生态安全、公共利益等底线要求,确保城市更新 “有温度、有特色、可持续”。

阅读下一篇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1. 团体标准《城市更新规划技术指南》发布
  2. 海南发布《海南省城市体检工作手册》
  3. 王金南 等:中国零碳园区建设内涵及其实现路...
  4. 工信部 财政部关于优化调整国务院部门涉企保...
  5. 工信部关于开展2025年度5G应用“扬帆”行动...
  6. 工信部关于开展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创...
  7. 《湖南省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意见(征求...
  8. 广西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9. 《济南市城市更新条例》正式公布,2026 年 ...
  10. 辽宁关于完善煤改电清洁取暖工商业用户电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