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07月28日    星期一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分享  |  登录  注册
您的位置:中国城市节能网要闻快讯新闻资讯正文

深度解读:绿电直连与零碳园区政策

2025-07-28 10:34:38来源:碳索公众号,节能降碳工作者点击:684 次

以下是对国家能源局关于绿电直连与零碳园区政策的深度解读,结合政策背景、核心突破与实践意义综合分析:

 

01背景:破解双碳转型的“双重瓶颈”

新能源消纳困境

截至2025年,中国风光装机达16.5亿千瓦(占总量45.7%),但消纳压力凸显:青海、蒙西等地新能源利用率低于90%,电网外送能力不足导致弃风弃光。

绿电直连通过“点对点”物理直供模式,将新能源通过专用线路直送单一用户,减少电网中转环节,提升就地消纳率至60%以上,破解“装机增长≠高效利用”的矛盾。

国际绿色贸易倒逼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要求进口商品核算隐含碳排放,新电池法要求提供绿电溯源证明。我国电解铝、锂电池等出口产业面临碳关税压力(如铝材年出口954万吨)。

零碳园区通过全流程碳足迹管理+绿电物理溯源,帮助出口企业降低产品碳足迹,规避贸易壁垒。例如鄂尔多斯电池工厂100%绿电直连生产,满足欧盟认证标准。

 

02绿电直连政策:三大制度突破

模式创新:重构电力流通规则

物理直连破垄断:允许风电、光伏通过专线直供用户,打破电网“统购统销”传统,实现电量清晰物理溯源。

四类场景全覆盖:新增负荷配套新能源、存量负荷压减自备电厂、出口企业绿电替代、受阻新能源项目转直连。

权责重构:从“无限责任”到“契约化”

安全责任:项目自主申报并网容量,超限部分自担风险;电网按协议容量履行供电责任。

经济责任:缴纳输配电费、交叉补贴等费用,确保公平承担系统调节成本。

市场化机制:激活多元主体

投资开放:电源可由用户、发电企业或合资公司投资,直连线路由负荷/电源主体建设。

交易创新:项目整体参与电力市场,余电上网比例由地方自主设定(上限20%),通过现货交易提升经济性。

 

03零碳园区建设:标准与路径突破

“单位能耗碳排放”核心指标

创新以每吨标准煤的CO₂排放量作为评判标准,替代传统总量控制,兼顾发展需求与减排目标。配套5项引导性指标(清洁能源占比、固废利用率等),避免“一刀切”。

八大任务构建系统框架

三重保障机制

资金:政策性银行中长期信贷、绿色债券支持。

土地:新能源电源、供电设施用地优先保障。

审批:区域能评替代单个项目审批,简化流程。

 

04协同效应:1+1>2的转型动能

绿电直连为零碳园区奠基

园区通过直连模式获取可溯绿电,支撑“单位能耗碳排放”达标。例如江苏盐城大丰港园区依托直连绿电,产品获国际零碳认证。

园区为直连提供场景闭环

零碳园区聚合高载能企业形成稳定负荷,保障绿电直连项目自发自用比例(≥60%),提升经济性。

区域协同示范

东部(如江苏):海上风电+高端制造,绿电直连降低芯片、数据中心能耗成本。

西部(如内蒙古):风光资源+电解铝转移,通过直连实现“绿电制绿铝”。

 

05挑战与未来方向

当前堵点

安全风险:并网型项目需平衡源荷波动,对预测精度要求高。

经济性瓶颈:输配电费叠加储能配置成本,中小用户承受力不足。

破局路径

技术驱动:发展SOEC制氢、氢氨储能等突破间歇性限制。

机制优化:试点“绿电直连+碳市场”联动,将减排量转化为收益。

 

结语:能源革命的“中国方案”

绿电直连与零碳园区政策,以制度破壁激活新能源消纳潜力,以标准创新平衡发展与减排,标志着中国从“被动控碳”转向“主动造绿”。随着鄂尔多斯、雄安等试点项目落地,这一模式不仅为全球提供绿色转型样本,更将重塑“电-碳-贸”三位一体的产业竞争规则。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1. 工信部: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
  2. 着眼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纵深...
  3. 工业节能改造丨从“被动减排”到“主动创效...
  4. 深度解读:绿电直连与零碳园区政策
  5. 天津城市更新条例再次征求意见,司法局版和...
  6. 国家能源局召开2025年第二次能源监管工作例...
  7. 光伏创新应用加速“绿进沙退”
  8. 首个100%绿电直供零碳园区,为什么会落地东...
  9. 共34家!2025年北京市先进级智能工厂(第二...
  10. 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